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如何正确地报告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药敏结果?答:由于细菌产生的ESBLs种类繁多(至少有200种以上),不同种类的ESBLs对不同的β-内酰
256答:主要产生以下耐药机制:①产β-内酰胺酶,两者均可产生染色体介导的头孢菌素酶(AmpC酶),某些抗生素的应用可能选择出去抑制高产AmpC酶的突变株导致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
257答:目前认为大约有以下三方面的机制,其一为细菌产碳青霉烯酶,如IMP和VIM型金属酶和OXA丝氨酸酶,但有研究显示产碳青霉烯酶不是该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原因。其二是膜孔蛋白O
258答:一般来说,细菌的药物外排泵根据药物外排时依赖的能量不同可分为两类,包括跨膜质子梯度能驱动型和ATP水解能驱动型。在细菌中,跨膜质子梯度驱动型外排系统比ABC转运器型更常见
259答: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MDR)外排系统包括:内膜转运体(如MexB、MexD、MexF、MexY、MexK、MexI和MexW)、膜融合蛋白(如MexA、MexC、MexE、MexX、MexJ、MexH和MexV)和外膜蛋白(如Opr
260答:据文献报道大约有7种外排系统,分别命名为MexAB-OprM、MexCD-OprJ、MexEF-OprN、MexXY-OprM、MexJK-OprM、MexGHI-OpmD和MexVW-OprM。它们转运物质的能量均来源为质子移动力
261答:以MexAB-OprM外排系统的作用底物范围最广,在耐药性形成中起主要作用,是迄今为止最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外排系统。该系统有3个结构基因编码。MexA的分子量为40ku的浆膜蛋白,起
262答:①MexCD-OprJ:存在于铜绿假单胞菌的变异株(nf xB),其底物谱为氟喹诺酮类,氯霉素、四环素,大环内酯类、碳青霉烯类、吖啶黄,溴乙啶;②MexEF-OprN:存在于铜绿假单胞菌的变异株(nf xC),其
263答:同上述铜绿假单胞菌一样,也具有上述三方面的机制。但不同的是主要以产碳青霉烯酶为主要引起耐药的原因。文献报道,鲍曼不动杆菌可产生IMP-1、2、4、6、8和11型以及VIM-2型金
264答: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广谱抗生素大量使用后日益增多的病原菌,多侵犯重危患者,可引起菌血症、心内膜炎、呼吸道、尿道和伤口感染等。由于该菌外膜低渗透性而对多种抗生素天然耐
265答:洋葱假单胞菌导致一种东南亚的常见病——类鼻疽,类似于动物园的兽疫性淋巴管炎,但以前罕见于人类中。近年来这种菌的检出率也有上升趋势,这种菌对链霉素、大环内酯
266答:与临床有密切关系的有粪产碱杆菌、木糖氧化产碱杆菌反硝化亚种、木糖氧化产碱杆菌木糖氧化亚种。其中木糖氧化产碱杆菌木糖氧化亚种是相对常见的感染性病原菌,尤其是医院感
267答:流感嗜血杆菌(H influenzae)为临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主要由B型菌株所致,可引起包括脑膜炎、肺炎、会厌炎、蜂窝织炎、败血症及少见的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和心包炎等感
268答:卡他莫拉菌产酶耐药株自1976年被首次分离以来,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产酶耐药菌株,并呈不断上升趋势。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分离到的卡他莫拉菌中产酶耐药株约占40%,1980年上升到7
269答:国内对淋球菌产青霉素酶的发生率各地区报道不一,有报道为4.36%,亦有高阳性率者,可达64.5%,还有地区报道为0%的。据耐药监测资料反映,该菌对青霉素的敏感率仅为40.17%,对头孢曲松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