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性心肌病由精神刺激所引发的左心室功能不全、影像学与心电图呈一过性改变的一组症候群。表现为:
- 发病初期患者胸痛,左心室造影及心脏超声心动图均有左心室心尖和前壁下段运动减弱或消失,基底部心肌运动代偿性增强;
 - 左心室平均射血分数降低;
 -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其发病机制与体内过高的儿茶酚胺对心肌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引起的心肌顿抑有关。
心电图改变
- 类似急性心肌梗死,一般出现在发病后4~24h。
 - 发病急性期,绝大多数患者胸前导联出现ST段抬高(0.2~0.6mV)。
 - 半数患者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2~18d)T波逐渐转为倒置,T波出现深倒置是患者处于恢复期的心电图特征性表现。
 - 约1/3患者出现病理性Q波,常见于V1~V4导联。
 - Q-T间期延长出现在发病后48h内,但很快恢复正常。
 - 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诊断依据
- 发病年龄与性别:多发生于老年绝经期后的女性,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7倍。
 - 病史:发病前有强烈的心理或躯体应激状态。
 - 症状:绝大多数患者出现类似急性心肌梗死胸痛和呼吸困难。
 - 辅助检查:
    
- 心电图异常;
 - 左心室造影及心脏超声心动图均提示一过性心室壁运动异常,左心室心尖和前壁下段运动减弱或消失,基底部心肌运动代偿性增强;
 - 左心室平均射血分数降低;
 -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 心肌酶谱正常或轻度增高。
 
 - 转归:心功能常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预后一般良好。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heart/ecg/lcecg/yichang/xjb/52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