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真菌药物
1 | 答:①输注相关不良反应:通常发生在给药后15~20分钟,亦可发生在静滴过程中或静滴结束后,表现为寒战、高热、严重头痛、全身不适,有时可出现血压下降、眩晕等。②肾功能损害。③低钾...... |
![]() |
2 | 答:伏立康唑具广谱的抗真菌作用。对黄曲霉、烟曲霉、土曲霉、黑曲霉、构巢曲霉具杀菌作用;对足放线病菌和镰孢菌,包括腐皮镰孢菌的作用有差异;对白念珠菌,以及部分都柏林念珠菌、...... |
![]() |
3 | 答:伊曲康唑对皮炎芽生菌、荚膜组织胞浆菌、黄曲霉、烟曲霉、白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均具抗菌活性。本品对申克孢子丝菌、毛癣菌、克柔念珠菌和其他念珠菌的抗菌作用变异较大。...... |
![]() |
4 | 答:氟康唑具广谱抗菌作用,对多数新型隐球菌分离株具抗菌作用;通常对念珠菌属中的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具抗菌作用,对吉列蒙念珠菌作用较弱,对克柔念珠菌无作用;曲霉...... |
![]() |
5 | 答:吡咯类抗真菌药包括咪唑类和三唑类。咪唑类中以酮康唑应用最多,但由于该药严重的肝毒性反应的发生,目前已很少用于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克霉唑、咪康唑和益康唑目前均主要为局...... |
![]() |
6 | 答:多烯类,包括两性霉素B及两性霉素B含脂复合制剂、制霉菌素,吡咯类抗真菌药,棘白菌素类如卡泊芬净、阿尼芬净等,特比萘芬,氟胞嘧啶等。 |
![]() |
7 | 答:真菌对吡咯类抗真菌药尤其氟康唑的耐药性较为常见,如白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中耐氟康唑株均有报道。耐药机制主要由于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途径发生改变...... |
![]() |
8 | 答: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等多烯类耐药者极为少见。已有的报道仅限于念珠菌属中的少见菌种,如光滑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Candidaguilliermondii)等。其耐药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
![]() |
9 | 答:有。2004年CLSI颁发的M44-A文件推荐采用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分离真菌进行药敏试验。该方法对药敏的判断标准与微量稀释法(M27-A2)之间的一致性也作了规定。如氟康唑(25mu;g/片)...... |
![]() |
10 | 为什么测定抗真菌药对受试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对临床医生的帮助更大?答:文献报道剂量(DOSE)/MIC比值与疗效的关系对临床更有指导价值。当DOS/MIC比值超过25以上时,治疗成功率在...... |
![]() |
11 | 答:新型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参照M27-A的方法作酵母样菌的药敏试验,与临床有较好的相关性,结果可靠,重复性好。但卡泊芬净用M27-A方案测定酵母样菌药敏试验和用M38-A方法做产孢丝...... |
![]() |
12 | 泊沙康唑(posaconazole)泊沙康唑由伊曲康唑衍生而来。目前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药理作用:同唑类药物,但与伊曲康唑相比,其抑制固醇C14脱甲基作用更强,尤其对曲霉。药代动力学:有...... |
![]() |
13 | 特比萘芬(terbinafine):该药为第一个口服丙烯胺类抗真菌药,对皮肤癣菌有杀菌作用,耐受性好、毒性低。临床适应证及用法:该药为皮肤癣菌病治疗的主要药物,与以前的灰黄霉素相比,该药...... |
![]() |
14 | 1.酮康唑(ketoconazole)该药是第一个可口服的咪唑类抗真菌药,为广谱抗真菌药。(1)临床适应证及用法:酮康唑的抗菌谱比灰黄霉素广,对皮肤癣菌、酵母、双相型真菌、放线菌类、藻状菌纲...... |
![]() |
15 | 灰黄霉素(griseofulvin)为非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是从灰黄青霉培养液中提取的。临床上主要治疗浅部真菌感染,对于深部真菌一般无效。临床适应证及用法:灰黄霉素可治疗由小孢子菌、...... |
![]() |
16 | 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该药是由结节状链丝菌产生的多烯类抗生素,其抗菌谱较广,抗菌活性也较强,甚至呈杀菌效应,常用于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但毒副作用较严重。为降低毒性(尤其...... |
![]() |
17 | 近五十年来,抗真菌药物的研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有多种药物可供临床医生选择。采用外用或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浅部真菌感染,治愈率可超过80%。但目前能有效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尤...... |
![]() |
18 | 常用的外用抗真菌药主要包括三大类,即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唑类和丙烯胺类,其他还有染料类(甲紫)、碘制剂、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吡啶酮类(环吡酮胺)、吗啉类(阿莫罗芬)等。制霉菌素(ny......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