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敏试验
1 | 答:在抗病毒敏感性试验中,一般是通过比较所测毒株与敏感株IC50值的相差倍数,以确定毒株是否耐药,但各实验室IC50值的判读标准并不统一,且采用的测定方法和仪器也不尽相同,这在一定...... |
![]() |
2 | 答:病毒对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可采用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进行评价,也可用病毒基因分析或酶生化活性检测来确认。但是抗病毒药物敏感性试验没有统一的标准,其试验结果又受毒株、培...... |
![]() |
3 | 答:空斑减数法(plaque reduction assay,PRA)是通过观察药物在琼脂上层中对感染细胞内病毒抑制空斑形成来测定最小抑制病毒的药物浓度。PRA操作简便,即将不同稀释倍数的药物加入到...... |
![]() |
4 | 答:与基因型分析方法相比,抗病毒药物敏感性试验可以直接测定病毒株对特定药物的敏感性,并能揭示机体内可能预先存在的交叉耐药性情况,从而为针对不同感染者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 |
![]() |
5 | 答:抗病毒药物敏感性试验(antivir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是指直接对药物的抗病毒能力进行定量分析。需要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在药物存在条件下,测试待测病毒的复制能力与野生型...... |
![]() |
6 | 答:从痰标本分离到的念珠菌属常常是口腔污染或者定植菌,且念珠菌属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概率非常小,所以在无确切证据证明所分离的念珠菌属是致病菌的情况下一般无需进行药敏试验...... |
![]() |
7 | 答:虽然大量研究证实纸片扩散法、E-test法、Yeastone法与标准的肉汤稀释法相比均具有较高的符合率,但这些方法需24~48小时,甚至48~72小时才能判断生长终点。临床上发现患者已感染...... |
![]() |
8 | 答:为临床早期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研究人员将流式细胞术应用于抗真菌药物MIC值的检测,仅需6小时即可获得药敏结果。流式细胞术是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各测试...... |
![]() |
9 | 答:酵母样真菌比色法(sensititre yeastone colorimetric antifungal panel, 简称Yeastone法)属于改良的肉汤稀释法,可应用于检测酵母和丝状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目前可检测...... |
![]() |
10 | 答:E-test法是依据抗菌药物在琼脂内扩散形成浓度梯度以确定其MIC值的原理而设计的一种药敏试验。操作方法与琼脂扩散法类似,判断结果与琼脂稀释法相同,该方法综合了琼脂扩散法...... |
![]() |
11 | 答:纸片扩散法又称琼脂扩散法,方法是将受试菌均匀地接种至琼脂培养基,将浸透药物的纸片放置在琼脂培养基表面,经过一定时间(依据受试菌的生长速度而定)的培养后通过抑菌圈的直径确...... |
![]() |
12 | 答:在进行酵母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时,因为存在生长受抑制现象,使得24小时和48小时判读的MIC结果并不一致,应在孵育24小时无拖尾现象时判读MIC值,若在48小时判读则会因拖尾生长而...... |
![]() |
13 | 答:“S、SDD、I、R”是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一种重要的结果呈现形式,代表某种真菌对某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程度,是指导临床医师用药的重要根据。 “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