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状真菌
1 | 答:临床医生怀疑患者感染丝状真菌,采集相应部位的标本送检实验室。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接收标本后,首先需进行真菌培养,因丝状真菌生长较慢,通常需培养3~7天才能形成菌落,某些曲霉菌属...... |
![]() |
2 | 答:真菌的形态学检查是正确鉴定菌种的基本方法。为了避免挑取菌落制备涂片时破坏了真菌原有结构(孢子和菌丝的形态特征、位置、大小和排列),尤其是产孢结构,影响菌鉴定种正确性,小...... |
![]() |
3 | 答:致病性真菌有酵母及酵母样真菌和丝状真菌,两者生物学特性、培养鉴定方法及致病性都不同,因此在临床上对常见致病性真菌的鉴定首先要区分酵母菌还是丝状真菌。如果初代培养基...... |
![]() |
4 | 答:在自然基质或人工培养基上由一段(或一丛)菌丝或一个(或一堆)孢子发展而成的菌丝体的整体称菌落。丝状真菌的菌落是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因菌丝较粗而长,形成的菌落较疏松,呈绒毛状、...... |
![]() |
5 | 答:目前能提供的商品试剂条中只有E-test方法可用于丝状真菌药敏测试,其他方法仅可用于酵母样真菌药敏测试。 |
![]() |
6 | 答:对丝状真菌的治疗主要是依赖不同类别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谱而不是药敏试验。如氟康唑和氟胞嘧啶对丝状真菌天然耐药;两性霉素B对土曲霉、枝顶孢霉、尖端赛多孢、足分支霉疗...... |
![]() |
7 | 答:能做药敏试验。NCCLS推荐的标准肉汤稀释和微量稀释或琼脂稀释都可以做丝状真菌的药敏试验,但操作较复杂,不适合少量或单个标本操作,常规实验室常用的方法是E-test方法。但在2...... |
![]() |
8 | 答:不能,ATB Fungus-3只能用于测试酵母样真菌对抗真菌药的敏感性。 |
![]() |
9 | 答:培养温度要求在35℃,但培养时间按不同真菌类别是不相同的,如根霉菌需培养21~26小时可判读结果;而镰刀菌、曲霉菌和申克孢子丝菌需培养46~50小时才判读结果;波氏假性阿利什霉需孵...... |
![]() |
10 | :可通过菌落计算,具体操作如下:将配制好的菌悬液稀释100倍,然后吸取0.01ml,接种于沙保弱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均匀涂开,35℃培养后作菌落计数。 |
![]() |
11 | 答:微量稀释法药敏试验采用分光光度计测试菌悬液浓度,不同真菌类别要求浓度不同,曲霉菌、申克孢子丝菌OD值应调节至0.09~0.11(80%~82%透光度),镰刀菌、波氏假性阿利什霉OD值应调至0....... |
![]() |
12 | 答:采集产孢期原始分离培养基上分离的菌落悬浮于含吐温20的生理盐水中,静置3~5分钟,使大颗粒沉于试管的底部,取上层均匀液体(内含试验所需的孢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和菌丝体)至另一无...... |
![]() |
13 | 答:大多数菌株必须在35℃用P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活化7天;镰刀菌必须在35℃孵育48~72小时后再在25~28℃孵育到第7天;在孵育7天的菌落上滴加含0.01ml吐温20的生理盐水1ml,制...... |
![]() |
14 | 答:CLSI颁布的M-38P是丝状真菌肉汤稀释法抗真菌药敏试验,内容并无丝状真菌敏感性折点,只是描述了测试方案,包括试剂配制、操作方法、质量控制等程序。在临床应用中,按日剂量与MIC...... |
![]() |
15 | 答:链格孢属是最常见的致病性暗色真菌,形态学仍是主要的鉴定手段。①菌落生长迅速,呈羊毛至绒毛状,菌落呈橄榄色(绿褐色至深褐色),背面是黑色。②显微镜检查,分生孢子梗深褐色,分支分...... |
![]() |
16 | 答:最常见的暗色真菌属属于半知菌门,丝孢纲,丝梗孢目,暗色孢科。现已发现57属和101种暗色真菌对人类有致病性。该菌属也有不少菌种属于子囊菌门。...... |
![]() |
17 | 答:致病性暗色真菌是指一组菌丝和孢子的壁具有黑色素样颜色的真菌,其细胞大多呈淡褐至深褐色,菌落颜色呈黑色或褐色。可引起的人类着色芽生菌病、暗色丝孢霉病、足菌肿。该菌多...... |
![]() |
18 | 答:对毛霉菌的鉴定与曲霉菌一样依赖于形态学差异和特定的培养特征。毛霉菌与曲霉菌的主要鉴别要点如下:①毛霉菌菌丝不分隔,菌丝分支呈直角,而曲霉菌菌丝分隔,菌丝分支呈45deg;...... |
![]() |
19 | 答:毛霉病是由毛霉目中某些菌种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常呈急性快速发展,少数是慢性进行。累及的器官主要有鼻、脑、肺、胃肠道和皮肤。临床表现血管壁破坏、血栓形成、周围组...... |
![]() |
20 | 答:毛霉菌是属接合菌门、毛霉目、其中包含根霉属、毛霉属、根毛霉属、梨头霉属、共头霉和小克银汉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