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水标本
1 | 答:肠道细菌易位,在胆道生长繁殖,成为胆道感染及胆囊结石的诱因。而胆汁、抗菌药物、机体免疫因素等常常可诱导细菌丧失细胞壁而成为L型,L型细菌在胆汁的高渗环境下能生长繁殖,从...... |
![]() |
2 | 答: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经过筛选合格的,考虑为感染的胆汁才需要接种、培养。只有穿刺获得的胆汁能用于培养,肝胆术后安置的T管中引流出来的引流胆汁不能用于细菌培养。胆汁普通需...... |
![]() |
3 | 答:外观脓性标本直接接种,胸水与盆腔积脓接种血琼脂、巧克力琼脂及麦康凯,腹水接种血琼脂、麦康凯。非脓性标本先注入血培养瓶内增菌,报阳后再转种上面的固体培养基,经35℃ 18~24...... |
![]() |
4 | 答:①直接涂片湿片镜检:由于临床送来的胆汁并非一定按照标准要求采集,所以必须采用直接湿片法进行样本合格性筛查。外观墨绿色透明黏稠为正常的胆囊胆汁;当送来的胆汁为金黄色时...... |
![]() |
5 | 答:一般细菌涂片检查将标本经3000r/min离心30分钟,弃去上清液,取沉渣涂成均匀的薄膜。若穿刺液呈红色,应在沉渣中加入等量无菌蒸馏水破坏红细胞后,再离心沉淀,取沉渣涂片。然后进...... |
![]() |
6 | 答:一般胸腹水标本采集后常温15分钟内应送至微生物室,若注入血培养瓶内,可适当延长保存时间,但保存不应超过24小时。若做真菌培养需4℃保存。 |
![]() |
7 | 答:①原发性腹膜炎:腹腔内无原发病灶的急性腹膜的广泛性细菌性炎症;②继发性腹膜炎:由各种腹腔内脏器官病变或外伤所继发的腹膜急性炎症。 |
![]() |
8 | 答:腹部有积液伴腹痛、呕吐、肌紧张、肠鸣音弱或消失等症状。 |
![]() |
9 | 答:发出臭味常是厌氧菌感染的标志。 |
![]() |
10 | 答:感染损伤局部组织,内源性与外源性炎症介质刺激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组胺释放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漏出。白细胞在炎症介质的趋化效应下浸润到组织间隙,血液中的纤维蛋白也...... |
![]() |
11 | 答:漏出液为淡黄色、稀薄、透明状。渗出液可呈不同的颜色或混浊,血色可能为结核、肿瘤等。黄色脓性见于化脓性细菌感染。漏出液细胞较少,每微升常在100个以下;渗出液细胞较多,每...... |
![]() |
12 | 答:①安置胸腔或腹腔引流管的患者,禁止使用胸腔或者腹腔引流液替代经皮穿刺获得的标本;②标本的采取一定要严格地履行无菌操作技术,注意防止污染;③标本与抗凝剂的比例一般为1∶1...... |
![]() |
13 | 答:①无菌操作穿刺抽取标本或外科手术过程中采集标本;盆腔积脓、腹壁脓肿、胸腔积脓,采集脓性胸腹水时,需在超声波或者X线的引导下进行;②标本采集量应一般为5~10ml,不能用拭子蘸取...... |
![]() |
14 | 答:当检查出患者有胸腔或腹腔(盆腔)积液/积脓时,应在抗菌药物治疗之前采集标本。 |
![]() |
15 | 答:①结核性腹膜炎;②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③胃肠穿孔;④盆腔积脓;⑤腹壁脓肿。 |
![]() |
16 | 答:①结核性胸膜炎;②细菌性肺炎引起的胸膜炎;③真菌感染引起的胸腔积液;④胸腔积脓。 |
![]() |
17 | 答:多伴有胸痛、发热、胸腔积液(根据抽出的液体的外观分为混浊、乳糜性、血性或脓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