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
1 | 近年来,植物降血糖成分的研究进展较快。目前发现的降血糖成分有多糖和糖苷类、生物碱、黄酮及其苷、皂苷和萜类等多种化学结构类型。其中多糖类有24种结构的86种化合物,是所有...... |
![]() |
2 | 在T1DM的自身免疫过程中,Th1亚群及其细胞因子产物IL-2、IFN-gamma;、TNF-beta;等占据主导,其作用强于Th2亚群及其细胞因子IL-4、IL-10。Th1型细胞因子可引发胰岛炎中免疫/炎...... |
![]() |
3 | 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免疫调节剂可以分为3类:第一类,促进T细胞分化,使免疫反应以Th2细胞为主,包括弗氏佐剂、卡介苗、双羟维生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抗白介素-12抗体、磷酸二酯...... |
![]() |
4 | 研究证实,给予平均年龄15. 4岁的1型糖尿病患者环孢素A干预,45%患者1年内病情缓解,不需要胰岛素干预,糖化血红蛋白和C肽水平恢复正常;而停药数周后,病情全部复发。提示用T细胞功能...... |
![]() |
5 | 自身抗原疫苗自身抗原疫苗(self-antigen vaccine)。研究发现,如果在自身免疫反应前期给予一定数量的可溶性beta;细胞的自身抗原则可以预防1型糖尿病的发生,甚至在胰岛炎发生之...... |
![]() |
6 | 1型糖尿病是一种在遗传基础上由环境因素触发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对胰岛多种抗原成分失去耐受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类分子与其处理的B细胞抗原共同激活辅助性...... |
![]() |
7 | 儿童1型糖尿病一般起病较急,常因感染、饮食不当等诱因发病,典型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也常有不典型的隐匿起病表现,如夜尿增多或已经能够...... |
![]() |
8 |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功能缺陷而引起的高血糖代谢异常;糖尿病是一种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多基因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因...... |
![]() |
9 | 1型糖尿病(T1DM)资料显示全世界不同地区的T1DM发病率有数十倍差异,最高的是芬兰白人,达36. 0/(10万人middot;年);东南亚地区较低,在2. 0/(10万人middot;年)左右。我国首次报告在1988...... |
![]() |
10 | 运动前及运动中的血糖监测血糖监测对于良好的血糖控制,尤其是在运动中更为重要。许多变量在有氧和无氧运动中都会对运动中的血糖水平产生影响。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使血糖的下...... |
![]() |
11 | 该分型基本上保留了1985年WHO专家委员会的分型建议,主要的修改特点是:①“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及其缩略语“IDDMrdquo...... |
![]() |
12 | 与2型糖尿病一样,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为人们认可的共同处为1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因素的自身免疫疾病。即某种目前尚不清楚的原因(可能为病毒)通过分子模拟作用,在...... |
![]() |
13 | 按WHO分类标准(1999年版),除2型糖尿病外,糖尿病还可分为1型(胰岛素依赖型)、其他特殊类型及妊娠糖尿病4种。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在人群中所占比例较小,在此不作陈述。1...... |
![]() |
14 | 无知觉低血糖症与脑损害形成恶性循环有研究指出,白天血糖值平均控制在5mmol/L(90mg/dl),血糖低于3mmol/L(54mg/dl)的时间占白昼时间的10%。而仅极少数人能感觉到自己发生了低血糖...... |
![]() |
15 |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并无本质区别;典型的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症状主要见于1型糖尿病,而2型糖尿病多以肥胖和慢性并发症的表现为突出或全无临床症状。1型糖尿病...... |
![]() |
16 | 目前认为,1型糖尿病(T1DM)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自身免疫因素均有关。遗传在1型糖尿病的发病中有一定作用。对1型糖尿病同卵双胎长期追踪的结果表明,发生糖尿...... |
![]() |
17 |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胰岛素缺乏和胰岛素作用障碍单独或同时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 |
![]() |
18 | 糖尿病的胰腺病变依类型不同而异。1型糖尿病的特点是胰腺萎缩和beta;细胞缺乏1. 大体检查:病程超过1年的糖尿病患者,胰腺萎缩、重量减轻(仅达正常的50%),但也有相当部分患者的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