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
1 | 答:氯喹是20世纪上半叶广泛使用的抗疟药物,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一直是首选的一线抗疟药物,由于其疗效佳、副作用少、价廉,因此深受欢迎,并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随着20世纪50年代...... |
![]() |
2 | 答:疟原虫可产生速发型和迟发型两种子孢子,速发型子孢子进入肝细胞即进行裂体增殖,释出裂殖子侵入红细胞行裂体增殖,胀破红细胞引起疟疾发作;而迟发型子孢子进入肝细胞后,要经过一...... |
![]() |
3 | 答:甲氟喹(mefloquine)是一种合成的4-喹啉-甲醇衍生物,结构上与奎宁相似。其作用机理是与宿主细胞的磷脂和被寄生红细胞内高铁血红素Ⅸ相互作用,干扰红细胞内期血红蛋白的消化,与...... |
![]() |
4 | 答:奎宁(quinine)是从南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的喹啉类生物碱,现已可通过化学合成方法获得,治疗时通常使用奎宁的硫酸盐。奎宁的作用机制可能有以下几点: 通过与高铁血红素Ⅸ形成复合...... |
![]() |
5 | 答: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间日疟的流行,如中原地区、西南及南部边境地区等;恶性疟则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因此,南方地区多为间日疟和恶性疟的混合流行区。氯喹是预防疟疾发作的有效...... |
![]() |
6 | 答:氯喹为4-氨基喹啉类化合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是利用血红素聚合的非酶性抑制作用。红细胞内无性期疟原虫在含血红蛋白的囊泡中浓集喹啉环化合物。在没有药物的情况下,疟原虫降解...... |
![]() |
7 | 答:乙胺嘧啶(pyrimethamine),分子式C12 H13 ClN4 ,分子量:248.7114,中文别名:息疟定。乙胺嘧啶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来抑制红内无性期疟原虫。红内期疟原虫无法利用宿主来源的叶酸...... |
![]() |
8 | 答:疟疾的复发是指在治疗后疟疾停止发作,红内期疟原虫全部杀灭,无再次感染的情况下,体内原有的迟发型子孢子(休眠子)经过一段或长或短的休眠期后,在肝细胞内分裂繁殖,释放许多裂殖子...... |
![]() |
9 | 答:疟原虫的主要致病时期是红内期裂体增殖阶段,即裂殖体。在子孢子侵入机体至疟疾发作,需经历一段潜伏期,有长潜伏期和短潜伏期之分。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既有短潜伏期,也有长...... |
![]() |
10 | 答:伯氨喹(primaquine)也是喹啉类制剂,为8-氨基喹啉。该药能有效杀灭所有疟原虫子孢子、红外期裂殖体,可防止氯喹治疗后由休眠子引起的间日疟和卵形疟复发。此外,它还可以杀死疟原...... |
![]() |
11 | 答:疟疾(malaria)的发作过程包括寒战、发热、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红细胞内期(红内期)裂殖体胀破红细胞是疟疾发作的导火索。疟疾还存在着复发(relapse),复发是由于肝细胞内的迟发型...... |
![]() |
12 | 答:引起临床发热的寄生虫有原虫、吸虫、绦虫和线虫等,在原虫中最常见的是疟原虫、非洲锥虫和利什曼原虫等。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分布于全球10...... |
![]() |
13 | 答:疟疾(malaria)是一种经蚊子传播的疾病,疟疾的传播与流行需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媒介和易感人群。由于人的疟疾只在人之间传播,且绝大部分人(除了部分种族)都对疟疾易感,蚊子成...... |
![]() |
14 | 答:感染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其在人体内需经在肝细胞内裂体增殖的红外期及在红细胞内裂体增殖的红内期和配子体形成的有性期...... |
![]() |
15 | 答: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人体引起的红细胞内寄生虫原虫病,其病原体包括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还有近期报道的诺氏疟原虫,经按蚊叮咬而感染,注入人体的疟...... |
![]() |
16 | 答:由于间日疟和恶性疟在致病性、危害程度及治疗方法上有差异,因此临床上必须鉴别开来,以利于治疗和预后。间日疟原虫感染后被寄生的红细胞胀大,有薛氏点,配子体呈圆形,在外周血中...... |
![]() |
17 | 答:疟疾(malaria)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常见病原有4种,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三日疟原虫(P.malariae)和卵形疟原虫(P.ovale),分别引起间日疟...... |
![]() |
18 | 人体输注了含疟原虫的血液可引起输血相关疟疾。不论是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或血小板都能传播疟疾,甚至使用含疟原虫的血液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也有可能被感染。不含血细胞成分...... |
![]() |
19 | 氯喹(chloroquine)对于免疫作用的机制仍不清楚。有人认为本药可影响巨噬细胞及其他抗原提呈细胞对自身抗原加工,以及自身抗原多肽与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结合。也有认为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