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肉瘤包括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梭形细胞肉瘤、脂肪肉瘤、神经源性肉瘤、淋巴肉瘤、黏液肉瘤、血管肉瘤、软骨肉瘤等,其中以横纹肌肉瘤多见。前列腺肉瘤的发病率很低,常见于小儿,亦见于青年,尤好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约占1/3)。
临床诊断
症状:本病症状为排尿困难,尿频,尿痛,血尿,或排便困难伴下肢疼痛、咳嗽、咯血等。
体征:直肠指诊示前列腺高度增大,呈球形,质地柔韧,表面光滑,有囊性感,但有时较硬,亦可呈分叶或结节状。
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 骨骼及胸部X线检查显示骨骼被破坏,无骨膜反应;肺部可见“棉花团”状阴影。
- 膀胱尿道造影显示膀胱底部抬高,后尿道移位。
- B型超声检查示前列腺体积增大,向膀胱腔突出,包膜回声不整齐,高低不平,或有缺损,内部光点不均匀,高回声和低回声交错存在。
- CT检查表现为非均匀性囊性病变,常浸润邻近组织,可见膀胱及盆腔肌肉和直肠受累。肿瘤坏死可导致孤立的低密度区。
- 膀胱镜检查可见膀胱外肿块压迫,膀胱容量减少。
- 经尿道电切或穿刺活检,可发现肿瘤细胞。
鉴别诊断
前列腺囊肿:前列腺囊肿存在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直肠指诊示前列腺增大,有囊性感。穿刺可抽出囊液,内含精子。B超检查有圆形或椭圆形的透声区,边界整齐。
前列腺脓肿:前列腺脓肿有尿频、尿急、排尿不畅、排便痛,症状与前列腺肉瘤相似,但前列腺脓肿全身症状明显,如发热、寒战、恶心、呕吐、乏力、厌食等。直肠指诊检查前列腺压痛明显。前列腺液镜检有较多脓细胞,做培养可发现致病菌。B超检查示前列腺区出现边界不整齐的透声区或内部低回声区。
治疗
中医治疗:本着扶正祛邪的原则,施以清热解毒、破瘀散结、调和气血之法。参照前列腺癌的有关内容。
西医治疗:肿瘤无明显转移时可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并做尿流改道;放射或化学治疗对部分前列腺肉瘤有效。参考前列腺癌的有关内容。